欢迎来到淮北市中医医院!行风热线投诉电话:3198111,3196357,3198132
当前位置:首页 > 医院新闻 > 医院新闻

怒放在错那大地的藏菊花

发布时间:2014-06-01 人气:0

 

           编者语:我院副主任医师王志芳同志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胸怀梦想,肩负重任,远离家乡、亲人,于2013年6月随安徽省第五批援藏队伍到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错那县医院进行5个月的技术援藏。被评为第三届“感动山南十大人物”候选人,成为自安徽、湖南、湖北、中粮集团开展对口援藏以来,首位入选“感动山南十大人物”的援藏干部。《山南报》2013年12月10日一版,《安徽援藏简报》2013年11月6日第三期、《淮北日报》2013年12月19日一版进行专题报道。

       在雅砻高原,王志芳同志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把边疆当故乡,以柔弱的身躯在条件极其艰苦、极其简陋,男同志都望而却步的高海拔、高寒缺氧,医疗技术设备落后的山区医院,冲锋在一线,满腔热忱的忘我工作,做出了非同寻常的感人事迹,展现了她感人至深的奉献精神。

       王志芳同志在错那县医院期间,敢于挑战困难,带领援藏医师打破错那县医院不能做手术的“禁区”。启用闲置多年的医疗设备成功的为一名藏族孕妇实施剖腹产术,从此将寂静的手术室变得繁忙,从此改变了当地藏族同胞为三病两痛、五劳七伤颠簸四五个小时的转诊,挽救了许多藏族同胞的生命。

       在错那县医院期间,王志芳同志结合自身多年学识对当地年轻医师开展“心肺脑复苏”、“小儿腹泻合并重症脱水的救治”、“新生儿心肺复苏”、“小儿腹泻、高热惊厥的处理”、“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衰的救治”、“成分输血”、“实验室技术”等传、帮、带技术培训,为当地留下永久的医疗技术人才。

       一个人的一生有许多5个月,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在5个月,做出如此骄人的成绩。

       希望大家认真研读以下原文报道,并从中得到启迪。

 

怒放在错那大地的藏菊花

                                                                                    —记安徽省短期援藏医生王志芳

 

       从泽当到错那县城,要翻过雅拉香布和雪布达拉两座海拔逾5100米的雪山。

       澄澈的蓝天和白云,巍峨的雪山与河流,多少人敬畏西藏的纯净与气势,向往西藏的空灵与梦幻,却不知体味这份大美所要挑战的生存极限——错那是高寒边境县,距离泽当城区220公里,行车近5个小时;平均海拔3800米,县城海拔近4300米,境内有海拔7060米的康格多山;气温偏低,年平均气温1.2°;四季不分明,无霜期短,年无霜期49天左右;降雨量小,年平均降水量340.6毫米;冬春干燥,多大风。

      “到这里,最害怕感冒。小小感冒诱发的肺水肿,可能夺去生命”;“吃饭吃得快点气就顺不过来了,脸憋得发紫”;“不敢一口气上楼,走半截歇一会儿”……

       来自安徽省淮北市中医医院的援藏医生王志芳的微信动态里,这是关于西藏生活的最初体验。

       但她从没想过退缩。根据安徽省委组织部和卫生厅的统一部署,淮北市精心挑选了包括王志芳在内的6名副高级及以上职称的经验丰富的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在我地区开展为期半年的援藏工作。从4月份得知被选派到高寒边境错那县,王志芳就没因为各种理由拒绝过,哪怕她已年近五旬。

       正如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正如藏菊花风霜磨砺沁香扑鼻,经过寂寞、艰苦的锤炼,信仰、使命的坚守,以及责任和职守的承当,王志芳以及无数和她一样的援藏医生们,用人性大爱体味这大美西藏的山山水水,书写出“援藏无悔”的壮丽篇章。

       寂寞、艰苦的锤炼——将传、帮、带进行到底,让西藏人民普惠现代医学成果

      “新建的宾馆到处漏水”、“一天里有大半天在停电”、“大街上空荡荡的,天刚擦黑,整个县城就安静下来了”……2013年初到错那,较差的生活条件和难言的寂寞首先挑战了她的感官。

       等到初次走进错那县人民医院,王志芳始终不敢想象,这是一家县级人民医院。

       2名医生和2名病患,还有空落落的门诊部和住院部,最先迎接了包括王志芳在内的3位安徽省淮北市专业技术援藏医生。

       在2名医生的介绍带领下,王志芳终于弄清了县医院的全部“家底”:   

       全院临床医生加护士一共21人;基本的血常规、生化等项目无法检查,辅助检查为零;药品只有妇产科、感冒类、消炎类,抢救性药品几乎没有;重症转诊率高达99%……     

      “简直不敢想象”,王志芳说,“内地的小诊所可能都比这里强很多。”    

       看着闲置在角落里蒙上厚厚灰尘的仪器设备,王志芳坚决不相信别人说的它们已经坏了。王志芳发现,在人员、药品极度简缺的情况下,这些设备却是国内最先进的,就算是在内地大医院,也不一定全部配套齐全了。    

       果然不出所料。启动后运行良好的仪器设备,让县医院的所有工作人员终于窥得他们的真面貌。

      “太可惜了。”王志芳不住地摇头,“大家都不会用,甚至不知道怎么启动,就这样白白闲置了这么久。”

       王志芳也因此深切地明白了身上的责任和重担。作为专业技术援藏人员,就是要将内地先进的技术和经验传授给西藏人民,让他们也能够普惠科技发展成果,让他们更优质地生活。

       针对医院存在的问题,王志芳迅速投入自己的角色中,开始研究思考出路。根据医院现有的条件,她向院领导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要求尽快解决安装辅助检查设备,申请购进常用器械及必须药品,积极筹备手术所需医疗器械。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了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针对县医院大多是年龄轻资历浅、普遍缺乏临床工作经验的医生,王志芳和其他援藏医生一道将“传、帮、带”的重任扛在了肩上。

      心肺脑复苏的讲座、“小儿腹泻合并重症脱水的救治”培训、“新生儿心肺复苏、小儿腹泻、高热惊厥的处理、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衰的救治”培训、“成分输血”知识讲座、实验室技术培训……从6月底进藏直至11月离开,每个周末,王志芳他们都会在县医院,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以“讲座教学”的方式,认真讲解当地常见病、多发病的病理、病因以及诊断、治疗方式。

       除了“讲座教学”,王志芳还会在每天早上查房时,叫上医护人员,针对具体病人的病情细细讲授。这种“查房教学”的方式,让医院的医护人员具体而迅速地丰富了医护知识,掌握了实践技巧。

       半年很快过去了,王志芳和一起的专业技术援藏人员即将离开西藏返回家乡。

     “真不希望他们走啊!”副院长普布仓决一脸的挽留,“我们还想多学点、再学点。”

      “不想走啊,还有好多事情还没做完。”王志芳说,“三级查房制度、病案管理制度还没完善,极微值、输血的规章制度还没建立。”

        王志芳告诉我们,她已经向组织递交了申请,延长援藏周期,继续服务错那人民。

        责任和职守的承当——仁术传遍错那乡乡镇

        7月中旬,来自吉松乡的卓玛淌着大汗呻吟着被紧急送往县医院。这是今年30岁的卓玛的第三胎,由于种种原因前两胎未能存活,这个孩子显得尤为珍贵。

      “预产期早过了,子宫收缩非常不好。”凭着多年的内科经验和淮北援藏医疗队的联合诊断,王志芳很快明确了治疗方式,“必须剖腹产,否则胎死腹中或者产后大出血。”

       可是,她的决定一开始并未得到县医院的认可,大家陷入了久久的沉默和犹豫中。

      “以前出现这个情况,我们早就把产妇转到地区去了。”县医院洛桑卓玛告诉我们。但是,就在王志芳他们到错那的前几天,就有一个产妇因为在路途耽搁太久导致胎死腹中。

      “我知道这件事情,太惨烈了。”王志芳说。在现代医学技术条件下,凭借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医疗队的团结协作,她决心打破错那县医院不能做手术这一“禁区”。

       连日反复地劝说,产妇家人同意手术,这份艰难和执着,全院医护人员看在眼里、急在心底,也终于深深地感动了产妇家属。

       7月24日下午16:00,既当内科医生、又做器械护士的王志芳,与淮北援藏产科医生牛娟,加上县医院的洛桑卓玛、巴桑德吉、格桑卓玛、尼玛旺久推开了县医院手术室的大门。

        这一小步格外沉重,没有人能保证成功。带着沉甸甸的使命与期待,这一刀郑重划下。

      “想起那一天,真的是手忙脚乱。”格桑卓玛说,“医院七年没做过手术,第一场手术大家都很紧张。”

        一个多小时过去了,在王志芳有条不紊地指挥下,手术成功了!

        颤抖着从王医生手中接过这个7斤多的健康可爱女宝宝,产妇卓玛激动地热泪盈

眶,不住地说“吐其切、吐其切(谢谢)!”

       那一刻,连日的高度紧张和强度压力放松下来,王志芳终于体力不支瘫坐在地上。大家这时才意识到,所有人眼里的“铁人”王医生,也不过一个年近五旬、进藏还不到一个月的普通女人。

       手术成功的消息很快传遍错那,这份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担当深深地打动了群众,错那的乡乡镇镇、村村户户都知道,县医院来了仁心仁术的援藏医生。

      从此以后,设备先进的手术室再也不是只能看不能用的“绣花枕头”了,在这里,它见证了太多泪水过后的欢笑、疼痛逝去后的健康。阑尾炎手术、剖腹产手术、单侧隐睾手术、脂肪瘤切除手术、子宫肌瘤切除手术……错那县医院手术记录里的每一条,都书写了人们对王志芳和援藏医疗队信赖。

       现在,老百姓们有什么三病两痛、五劳七伤的,都会来县医院指明要援藏医生先给看看。每天的门诊量由过去的十几人次,增加到七、八十人次,住院病人尤其是危重病人数量也明显增多。大家说,有了援藏医生“坐镇”,不用老是颠簸四五个小时往地区跑了。

       信仰、使命的坚守——爱心守护边民的平安康健

        王医生诊疗过的病人不计其数,每个来复诊的病人,她都能清晰地记得其病情和治疗方式,唯独不记得他们的名字。

       这份“迷糊”和“大意”,经常被医院里的医护人员善意地打趣,但大家也都知道,那是因为在王医生的眼里,只有病人和病情,无论身份和其他。

       一个临近下班的下雨天,正在坐诊的王志芳遇到一个买纱布和棉球的表情怯怯的年轻男人。

      “一般来看门诊的,不会一上来就直接问买这些。”王志芳告诉我们。

       经过藏族同事的翻译,王志芳这才了解到,原来男子家中有老人得了糖尿病,去年开始脚烂了不能走路,又不愿来医院,只能自己在家换药。

       了解到事情的原委,王志芳心揪了起来。仅仅用纱布和棉球清洗、遮盖伤口是远远不够的,糖尿病要吃药、调整血糖还要随时检测血糖,况且,病人现在脚溃烂了非常可能引发并发症。

       交待完门诊的事务,叫上同援藏的检验科医生,王志芳带上血糖仪跟着男子来到了老人的家中。情况比她想象的更为严重。老人血糖高达16mmol/L,左脚踝部有一碗口大小、菜花样增生物,中央已经溃烂流血。

      “不能再等了,必须手术。”王志芳很快作出判断,一面调整降糖药物,一面辗转联系上了老人在成都读医科的女儿,很快,老人被说服不日送往地区接受手术治疗。

       走出老人家时,天黑得像打翻了的黑色墨水,伴着暴雨倾盆而下,来时的乡间小路已然泥泞不堪,而老人拄着拐杖送她们走出了好几里。

       老人家硬塞着送给王志芳的一小篮藏鸡蛋,让她心里沉甸甸的。

      “老百姓就是这样的,你拿真心待她们,她们就把真心捧给你。”王志芳说。

       这样的事情太多了,工作从来不分时间,只要病人有需要,王志芳就能立刻出诊。

       王志芳特别爱下乡巡诊,她总说,只有俯下身子、沉下心来,你才会发现西藏触动人心之所在——不仅是壮丽的神山圣水,还有藏族兄弟姐妹发自肺腑的善良、淳朴和热情。

       错那县城到门巴族的聚居地勒布沟,短短45公里,车行进在峭壁间盘旋折转了78道弯。除开路途的忐忑和艰险,勒布无疑是

       一块气候温润、水土肥美、草木丰茂的桃源之地。

       9月15日,错那县一年一度的仓央嘉措情歌文化旅游节在勒布沟开幕。半夜两点,一名因醉酒不慎摔伤的患者被送到了勒布沟卫生所。得知消息后,王志芳带上医药箱紧急赶往卫生所为患者止血、缝合伤口。等忙完一切走出卫生所,由于连续疲劳运作和水米未进,王志芳精神一阵恍惚,楼梯上一脚踩空摔到了地上。

      “王医生当时半天起不来。我们过去扶她,她说没事,找了云南白药喷了喷就让我们回去睡觉了。”巴桑德吉说。

       第二天一大早,王志芳高高突起的脚踝还是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大家这回再也不理会王医生的恳求了,安排好车子,立刻把她送到地区人民医院。

      “我是来帮忙的,不是来给大家添乱的。文化节人这么多,医生又很少,我是真的放不下心。”谈到这件事,王志芳一直很愧疚。

        果然,王志芳骨折了。刚弄完复位和石膏固定,王志芳就打电话要求回错那去。

       “下不了乡,那我就回县医院坐门诊去。”王志芳说,“大家都下勒布去了,门诊那里得有人看病哪!”

       副院长普布仓决在电话里气得将王志芳骂了一顿,但最终,也没拗过王志芳的坚持。普布仓决亲自开车接回王志芳,在随后的一个多月里,错那的百姓都会看到,打着石膏、坐在轮椅上的王志芳,天天按时出现在门诊部里,依然笑容和蔼、温柔细心地接待每一位病患。

      “除了库局,错那的山山水水我都走遍了。”王志芳说,“错那作为边境县,承担着守卫国家领土的神圣使命。这里的百姓,也许生活条件很艰苦,但是大家都坚决地、默默地守卫着建设着家园,这份赤诚真的令我动容和汗颜。”

       王志芳说,她常问自己,短短半年,她能够为错那人民做什么呢,她能为错那留下什么呢?思来想去,错那万千群众以身躯构筑钢铁长城守卫祖国边疆,她唯有拼尽所有守卫错那边民的身体康健!王志芳的一言一行,体现的正是以天下祖国为己任、以人性为根本的大爱情怀!

       采访闲聊时,王志芳特别提到了去觉拉乡巡诊时看到的藏菊花。她说,这种生长在西藏4500米的高山云雾雪山之中的药植物,别看其貌不扬、鲜少有人问津,她却能欣然自我绽放,奉献己身治病救人。

       其实,王志芳以及众多援藏技术人员就像那其貌不扬的藏菊花,在天边的西藏,感悟着国与家的坚守,体味着人性的良善与纯真,灵魂在洗涤、成长,在升华。

     “援藏无悔。”王志芳说,“期待来年再见,错那!”

原文摘自2013年12月10日西藏自治区《山南日报》一版

快捷导航

交通引导
服务时间
专业介绍
就诊须知
住院须知
预约诊疗
咨询服务
医保服务